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内科、肾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泌尿科等医务人员及相关的科研、教学人员均可参阅。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9-587X
  • 国内刊号:14-127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年第06期

进行性肾损害的可能机制——慢性缺氧学说

饶向荣;李深

关键词:进行性肾损害, 可能机制, 慢性缺氧, 肾小管, 蛋白尿,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 病变, 血流动力学改变, 学说, 小球滤过率, 肾脏纤维化, 间质纤维化, 损害过程, 肾脏疾病, 肾纤维化, 解释, 间质损害, 机理, 大鼠试验
摘要:1 慢性缺氧学说的提出慢性缺氧学说是Fine等在1998年提出的[1],在肾病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在80年代初Brenner等提出用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解释肾脏疾病的进行性发展[2],由于这个理论是基于对大鼠试验得出的结论,在其他动物身上并没有得到验证,因此,国际肾脏病学界对于肾脏病的慢性进展的机制又进行了新的探索.随后的研究发现,小管-间质病变较小球病变能够更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减少,提示小管-间质病变决定慢性肾脏病的预后[3].一般认为小管超负荷的蛋白尿与小管-间质损害密切相关,减少蛋白尿可以减缓进行性肾损害的速度[4],但这不能解释临床上没有蛋白尿的患者存在进行性肾纤维化,而肾小球微小病变存在大量的蛋白尿却常没有严重的小管-间质纤维化,因此,可能存在另外的进行性肾损害的机理.“慢性缺氧学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慢性缺氧是指在进行性肾损害过程中,肾小管-间质部分存在着慢性氧耗竭的现象,这种慢性缺氧是导致肾脏纤维化的机理之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