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内科、肾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泌尿科等医务人员及相关的科研、教学人员均可参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58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77/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0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9-587X
  • 国内刊号:14-127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年第4期文章
  • C1q的沉积对V型狼疮性肾炎和原发性膜性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C1q在V型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膜性肾病及病理组织学为不典型膜性肾病肾活检标本中的沉积,分析其不同及意义.方法:对V型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膜性肾病和不典型膜性肾病的患者的肾活检组织进行C1q免疫组化染色,并收集临床和血清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型狼疮性肾炎会出现C1q的沉积,原发性膜性肾病不会出现C1q的沉积,一些病理组织学表现不典型的膜性肾病,会出现C1q的沉积,后者阳性率与狼疮性......

    作者:徐芳芳;卜宪敏;魏丽;崔文;郑智勇 刊期: 2013- 04

  • 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液中HIF-1α与TGF-β1、IL-6、CRP及腹膜转运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液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与TGF-β1、IL-6、CRP和腹膜转运功能的相关性,初步探讨HIF-1α对腹膜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ELISA法测定腹透患者腹透流出液中HIF-1α与TGF-β1、IL-6、CRP水平;并统计腹透患者的腹膜炎发生次数;行4h腹膜平衡试验,计算腹透液肌酐和血肌酐比值(D/Pcr).结果:短期、中期和长期腹透组......

    作者:李娟;郭志勇;赖学莉;边晓璐;王铁云 刊期: 2013- 04

  • 中西医结合临床肾脏病学研究展望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并消耗巨额卫生资源的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我国普通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13%,推算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一亿人.但是,目前存在防控肾脏病专科医生数量少,特别是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全国大规模的CKD流行病学研究、循证医学研究明显不足,难治性肾病、尿毒症人群不断增加,有效中药、西药很少,救治率偏低,慢性肾脏病普查和科普资源匮乏等......

    作者:王钢;朱俊 刊期: 2013- 04

  • IgA肾病的中西医治疗新进展

    IgA肾病(IgAN)是以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并伴有各种病理损伤的肾小球肾炎[1],在中国,IgA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0%~47.2%,16岁~35岁的患者约占总病人数的80%[2].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且仍缺乏规范、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15%~20%的IgA肾病患者将10年内、30%~40%的患者将在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3].笔者现将近十年中西医......

    作者:陈乃泽;罗月中 刊期: 2013- 04

  • 过敏性紫癜肾炎诊治进展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简称紫癜性肾炎,是一种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基本病变的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及肾脏损害为特征.发病率高,病情反复,迁延难愈,预后不佳.本文对近5年来HSPN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建辉 刊期: 2013- 04

  • NGAL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每年达到7%以上.根据2007年国际肾脏病学会新资料,全世界有超过5亿人患有不同的肾脏疾病,每年超过百万人死于慢性肾脏疾病及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lipocalin,NGAL)是众多肾小管损伤检测指标中早出现的敏感特异的标志物,测定快捷方便,结果可靠.对于早期诊断AKI具有非......

    作者:龚淑文;沈水娟;何剑零 刊期: 2013- 04

  • 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高血压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发病率高达70%~90%.在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液透析(HD)患者中高血压的比率达81.51%,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1].水钠潴留是导致ESRD患者高血压的主要原因,HD可以通过清除体内潴留的水钠而达到控制血压作用.然而,临床上部分患者经过充分透析结束后血压反而会进一步升高,许多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透析中高血压(intradialy......

    作者:顾波 刊期: 2013- 04

  • 雷帕霉素在非移植肾肾病中抗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

    肾间质纤维化(renalfibrosis)是所有慢性肾脏病(CKD)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后共同通路.目前认为,肾间质纤维化是不可逆的、进行性病变,由此导致的终末期肾脏病需依赖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生存,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都是巨大而沉重的负担.因此,延缓甚至逆转肾间质纤维化对于延缓终末期肾脏病的进展、延长患者寿命意义重大.......

    作者:陈兰;王保兴 刊期: 2013- 04

  • 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研究进展

    肿胀手综合征是指动静脉内瘘术后发生的持续手部及上肢肿胀,是动静脉内瘘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在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的内瘘中发生率约为1.6%[1].但随着近些年血液透析病人增多及存活率改善[2],肿胀手的报道日益增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部或上肢肿胀、静脉迂曲、疼痛,甚至可出现冻伤样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肿胀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奚易云;李军 刊期: 2013- 04

  • 线粒体损伤和肾小球疾病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近年来,关于线粒体损伤在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以及机体的衰老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1,2].线粒体损伤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本文将结合新文献就近年对线粒体损伤在肾小球疾病发生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谢可炜;顾乐怡 刊期: 201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