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内科、肾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泌尿科等医务人员及相关的科研、教学人员均可参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58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77/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0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9-587X
- 国内刊号:14-1277/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本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内科、肾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泌尿科等医务人员及相关的科研、教学人员均可参阅。
(1) 文稿要求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能够反映现今先进医学发展水平。文字要精炼通顺,尽量避免文稿和图表重复。一般论著稿件连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不超过3000 字,综述与讲座不超过4000 字。
(2) 所用名词术语均采用国家标准或已约定俗称者。若使用简称,在首次出现时应用全称。中药用常用名称,草药要注明拉丁学名。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且新制在前,旧制在后加括号。
(3) 来稿请用计算机非稿纸形式1.5倍行距、小4号字、A4纸打印,可从网上投稿。字体端正,标点符号准确,数字、图表清晰。插图、照片力求少而精,底片、线条、标识必须清楚,图片、插图及图片说明用另纸附于文后,表格列文内。
(4) 论著文稿在正文前加200~300 字中、英文摘要及3~8 个中、英文关键词。摘要内容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段格式撰写,英文需隔行打字。文稿各种规格请参照本刊。
(5) 参考文献以与文稿内容密切有关的5年内著述为主,注意与原文核实。一般在10 篇以内,不宜引用内部资料及其他非正式出版物。文内于引用处按顺序以右上角码注明(用[ ]) 。参考文献的作者列前1~3 名,4 名及4 名以上者就不再列出,只在后面加“ ,等”。照温哥华式按引用先后列于文末。
(6) 来稿须附有单位介绍信,且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年龄、职称、邮政编码及详细通讯地址。已在公开刊物上刊出的文章,请勿再寄本刊。来稿若6 个月内不刊出,视为不录用,作者可改投它刊,我部一律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7) 论文如获得科研基金资助,请注明。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一经刊用,即赠当期杂志。作者若不同意删改文稿或将其文稿在本刊增刊上发表或上国际互联网,请在投稿时注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发文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
汉字数字的使用要求
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词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数字,如:二倍体、一氧化氮、“九五”规划、十二指肠等。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数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如:七八个人、五十二三岁、两三家医院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应使用汉字数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部队医院编号有“第”字者,其编号用汉字数字,如:解......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 07
-
肾安Ⅰ号对大鼠GMC增殖及TGF-β1、H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安Ⅰ号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TGF-β1和HG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大鼠GMC传代培养,分别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肾安Ⅰ号对大鼠GMC的毒性作用及增殖水平,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法观察大鼠GMC表达TGF-β1和HGF情况.结果:(1)台盼蓝染色排斥试验显示:肾安Ⅰ号25%、12.5%和6.25%浓度组各时段细胞活力均达90%以......
作者:卢祖礼;徐大龙;王小琴;朱龙生;何太文 刊期: 2006- 12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糖尿病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ARBs)治疗高血压时,对降低各种原因所致的死亡率、心血管病及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全面回顾并荟萃分析那些比较ARBs与安慰剂或标准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β阻滞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之间的,观察期在1年以上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死亡率、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率.......
作者:张益民;李幼姬 刊期: 2004- 10
-
线圈环套术治疗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过大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过大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我科自2004年11月~2009年8月对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过大的血透患者局麻下行线圈环套术.术前查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根据其血管内径、血流量设计出大小合适的丝线套圈;术中于距离内瘘吻合口约2cm的静脉端放置7号丝线套圈2个,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复查内瘘血管彩超,了解套圈处血管直径、内瘘血流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
作者:刘日光;陈浩雄;林志鑫;傅君舟 刊期: 2011- 09
-
血液透析伴发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及活血复脉颗粒治疗早中期心衰的研究
目的:对血液透析伴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根据中医证型使用活血复脉颗粒治疗早中期心衰,探讨其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泰州市中医院及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终末期肾病(ESRD)行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147例患者,筛选出合并CHF患者,对上述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使......
作者:周燕;朱俊;黄掣曌;叶海亮;于亚萍;马腾;邵振华;李群英 刊期: 2016- 12
-
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注射乙肝疫苗应答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乙肝表面抗体的影响,寻找有效的可改善患者乙肝疫苗应答效果的透析方式.方法:(1)60例透析患者及52例健康人群,清晨空腹留取血标本,分别检测CD+4,CD+8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滴度,计算阳性率;(2)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即分为3组,分别接受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血液透析+血液......
作者:翟英;李向东;李毅;赵明;沈海燕 刊期: 2014- 02
-
老年人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人尿微量白蛋白(MA)的相关因素,来寻找减少老年人MA排泄的途径.方法:对465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24h动态血压检测、实验室检查和MA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老年人MA排泄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人MA排泄的独立相关因素有24h收缩压(OR=1.065,95%CI1.047~1.084,P<0.001)、空腹血糖(OR=1.410,95%CI1.137~1......
作者:吴俊;李秀央;周黑牛;顾南媛 刊期: 2008- 04
-
多囊肾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多囊肾(PKD)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遗传学上将其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两种类型均造成双侧肾脏发生病变.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常见,主要特点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充满液体的囊泡不断地形成和扩张,且典型病例在中年时期会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阶段,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使用肾脏替代治疗的5%~10%均由ADPKD引起[1].......
作者:吉琳梅;王洪连;樊均明 刊期: 2015- 11
-
脊柱关节炎继发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炎继发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7年0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17例脊柱关节炎继发IgAN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点、治疗与转归.结果:17例SpA患者中,男13例,女4例,肾活检时年龄为(33.2±9.1)岁,15例患者(88.2%)为HLA-B27阳性,17例患者有蛋白尿,15例患者有蛋白尿合并血尿,1例患者......
作者:张广莉;吴燕;薛勤;汪年松 刊期: 2018- 11
-
脾肾双补法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系临床常见疾病.目前仍以甾体类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为主治疗,其副作用十分突出.近年来,我们采用脾肾双补法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新祥;毛以林;周珂;朱莹 刊期: 2001- 03
动态资讯More >
- 1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治疗策略
- 2 腹透前后及不同透析龄患者心超改变的相关分析
- 3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肝性脑病5例并文献复习
- 4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组织和外周血CD62P表达水平的变化
- 5 糖尿病肾病合并贫血的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6 通腑泄浊法调节慢性肾脏病肠道屏障的研究进展
- 7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 8 腹膜透析失效原因及其对策
- 9 三黄合剂配合激素治疗小儿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 10 本刊文内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
- 11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防治
- 12 尿液电导率与肾脏远曲小管功能的相关关系分析
- 13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透前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不同透析膜的清除比较
- 14 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肝损害临床观察
- 15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 16 Lck反义RNA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Lck表达的影响
- 17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犬对单核细胞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 18 百令胶囊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Ⅳ型胶原及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
- 19 霉酚酸酯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临床观察
- 20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